东汉历代皇帝


              光武帝刘秀             
  


名字:名,刘秀;字,文叔
民族:汉族

出生地:南阳郡蔡阳县人(现湖北枣阳西
出生日期:公元前6

逝世日期:公元前572

庙号:世祖

谥号光武
年号:建武,建武中元

在位:公元25年至公元57年,共33

外形长相:身高七尺三寸,须眉浓美,有着大大的嘴巴,高高的鼻梁,饱满的额角

身世背景:刘秀是西汉皇族后裔,是高祖刘邦的第九代孙。虽名为皇族后裔,但是到了西汉后期,刘氏皇族的子孙已遍布天下。《汉书·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可见,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后裔的数量是何等的庞大。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刘秀的父亲也在他九岁那年去世,之后刘秀就被他的叔父刘良收养。

性格:为人勤奋,处事极为谨慎

主要成就:开创了200余年的东汉王朝

称帝的过程:
王莽新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刘秀与李通等准备在宛(今河南南阳)起事,按照约定,他回乡募兵。十一月,他和哥哥刘縯在南阳(今湖北枣阳)起义

王莽新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即更始元年三月,刘秀率军攻下了昆阳。王莽命王邑、王寻率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以长人巨无霸驱赶猛兽为前锋,进攻昆阳。六月,刘秀率军与王莽军大战,取得了昆阳大捷。同年,起义军立汉宗室刘玄为皇帝,恢复汉朝,年号为更始,刘玄是刘秀的族兄。刘玄不久杀死了刘秀的哥哥刘縯。九月,刘秀以司隶校尉之职前往洛阳整修宫室。十月,他以大司马的名义北渡黄河,镇抚河北。宗室刘林向他建议掘黄河的水淹赤眉军,他没有答应。十二月,刘林诈称王郎为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立其为天子,反对刘秀

更始二年(公元24年)正月,王郎与刘秀争夺河北,刘秀不得已南逃到信都(河北冀县),在信都太守任光的帮助下 ,开始讨伐王郎,不久,刘秀又得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太守彭宠和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耿况和其子耿彪的支持,消灭了王郎。刘秀被更始帝封为萧王。不久,他攻破铜马等部农民武装,取得了河内(河南陟县西南)。他看到更始帝政治昏乱 ,就派邓禹西进关中,自己率军征讨燕赵一带。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二十二日,以《赤伏符》的预言为根据,刘秀便在鄗(今邢台市柏乡县)登基称帝,年号为建武。这代也表了东汉的开始。


                    主要事件                      

(一)       偃武修文,励精图治
自新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历经近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已经是减少许多了。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刘秀则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同时,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刘秀还大力裁撤官吏,合并郡县。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到刘秀统治的末期,人口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增长了一倍还多,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       集权于尚书台
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三)       注意民生 与民休息

第一,释放奴婢、刑徒。


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光武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诏令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主要是:王莽代汉期间吏民被非法没收为奴的;或因贫困嫁妻卖子被卖为奴婢的;在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被卖为奴婢的;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第二,整顿吏治,提倡节俭。

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第三,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

    
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光武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东师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第四,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

东汉政权本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以及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就是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抵制。光武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大姓的反抗,有的地区甚而爆发武装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光武只得不了了之。于是,度田以失败告终因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


(四)简化机构 裁减冗员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五) 提倡儒学 表彰气节

建国后,在洛阳修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还常到太学巡视和学生交谈。在他的提倡下,许多郡县都兴办学校,民间也出现很多私学。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同时,光武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乃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风亮节


后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 上

后汉书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 下

                 显宗孝明帝             
中文名:刘庄,字子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元氏(现今河北元氏西北)
出生日期:建武四年 (公元28年)
逝世日期: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
庙号:显宗
谥号:孝明帝
年号:永平
在位:公元五十七年至公元七十五年,共十九
身世背景:汉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其上还有长兄刘疆(定恭王的外孙女郭氏所生)。由于刘庄的母亲是烈阴皇后阴丽华,也是汉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因此他也就子凭母贵,同样得到了刘秀的宠爱。他一生下来就腮颊丰满,十岁时便能通晓《春秋》,光武帝认为他天资聪颖,便起了废长(刘疆)立幼(刘庄)得念头。后来,郭后由于失宠,心中颇有怨恨,时时讽刺阴丽华和刘秀,更促成了刘秀废太子刘疆改立刘庄为太子的决心。但皇太子刘疆并没有什么过错,于是刘秀决心先废黜郭后再说。于是在建武十七年(公元41),刘秀以怀势怨怼、数违教令的罪名,废黜了郭皇后,另立阴丽华为皇后。皇太子刘疆觉得母亲被废,大势已去,不得己上书刘秀,请求让位,出镇藩国。刘秀因为刘疆毕竟没有过错,不忍心批准,刘疆又拜托亲近大臣,为其表白诚心。刘秀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在建武十九年(公元43),下诏封刘疆为东海王,立东海王刘阳为太子,改名为庄。这一年刘庄16岁。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刘秀去世,刘庄正式即帝位,是为明帝,时年30

                      主要事件                     

打击宗室 巩固皇权

刘氏汉家天下在西汉后几位皇帝的时候,大权旁落于外戚手中,最终导致王莽专权篡汉。经过王莽改制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动乱,国家的礼仪制度遭到破坏。所以光武帝刘秀去世时,诸王及大臣们前来奔丧毫无法度,朝廷里一片乱哄哄。明帝的兄弟们在宫殿中与明帝并肩而坐,一点也不把这个新皇帝看在眼里。为了树立威信,明帝命令秉性刚直、举止威仪、执法如山的太尉赵熹主持丧事。赵熹不负重托,仗剑入朝,将与明帝坐在一起的诸王请下殿阶,加入到大臣的行列里,以辨明君臣之别。并且整顿宫卫制度,王国官吏不得随便出入宫禁。朝廷的秩序这才逐步安定下来。此外,明帝不论对身边的下级官员还是对三公九卿这些重臣,都监督很严,每有过错,就当面训斥。永平朝的吏治为此十分严正,为后世的史家所称道。

不过,对明帝以第四子的身份继承大统,他的众兄弟们很不服气。明帝的同母弟山阳王刘荆,伪造大鸿胪郭况(郭皇后的弟弟)的手笔,写信给东海王刘疆,劝其举兵以取天下。刘疆是胆小怕事之人,忙将送信的使节和信件原本押送到京城洛阳,交给明帝查办。明帝暗中侦知此信系山阳王刘荆所为,为免激起更大的骚动,将刘荆一案秘而不发;对阴、郭二皇后,明帝同等礼敬;对前太子刘疆,明帝也关怀备至,其待遇远高于一般的王侯。在人事上,明帝委任开国元勋高密侯邓禹为太傅,同母弟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光武朝太尉赵熹保留原职,使宗室、功臣、官僚集团都有了自己的政治代表,增加了政权的稳定力量。与此同时,明帝还发布诏令,赐天下民爵,安顿流民,减免刑罚,照顾鳏寡孤独,最大限度地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

躬亲政务 内外皆

即位以后,明帝躬亲政务,不论事情的大小,都会过问。一日,明帝赐给西域使者10匹丝绸,负责登记的书郎误写为百匹,并将记录转交给大司农入账。明帝检查记簿时发现这个错误后大怒,急召尚书郎重新进殿,要当场将他重重的处罚。明帝命令左右侍令将尚书郎按下,自己拿着大棒,狠狠的打了下去。尚书台的长官钟离意在宫外听说,连忙进殿,叩首求情说:过误乃小失,不足以施重刑。郎官是我的属下,陛下要处罚就处罚我好了,亦足惩戒百官。明帝的怒气才渐渐平息下去。另外有一天,郎官药崧犯了微小的过失,明帝抄起木棒就要敲打,以示惩戒。在明帝的躬亲政务和严格督责之下,其时纲纪整肃、吏制谨严,诸政颇多绩效

在对付周边游牧民族的侵扰问题上,由于社会的安定和国力的恢复,明帝一改光武时期的守势,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永平八年(65),北匈奴骑兵进攻河西诸郡,焚烧城邑,杀掠甚众,人民深受其害,以至河西城门昼闭。永平十五年(72),北匈奴又侵犯河西,而且胁迫西域小国随同入寇。面对北匈奴势力的猖狂侵扰,耿秉上奏说: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圣王之道。明帝有志于北伐,十分赞同耿秉的意见。是年,明帝派遣窦固耿秉出屯凉州(东汉治陇县,今甘肃清水县北),作为北伐的准备。永平十六年(73),明帝命令诸将率同南匈奴及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部队,出塞北征,揭开了东汉王朝同北匈奴战争的序幕。这次出征,窦固西出酒泉,在天山(今新疆吐鲁番城北)击败匈奴呼衍王部,追至蒲类海(巴里坤湖),占据了伊吾卢城(新疆哈密县)
为了巩固军事活动的成果,窦固命令假司马班超和从事郭恂到西域诸国开展外交活动。班超和郭恂率领36人,先到鄯善,在鄯善国击杀匈奴派往该国离间汉与鄯善国关系的100多名使者,迫使鄯善王声明从今以后依附汉朝,永无二心,并且纳子为质。班超随着质子回到首都洛阳,明帝下诏提升他为军司马,命令其继续经营西域。从此以后,西域遂成中原统一帝国的一部分,得到长足的发展

修制守礼 崇儒纳
汉明帝崇尚儒学,他命令皇太子、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都要读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校于南宫,聘任高明的经师传道授业。明帝在五经之中,又独重孝经,倡导以孝治天下,甚至命令期门、羽林的守卫士兵都要背诵孝经。对礼仪制度,明帝也非常重视,他亲自与东平王刘苍讨论,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按等级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

明帝还十分提倡尊师重道,明帝为太子时,曾跟博士桓荣学过《尚书》,即位以后,仍尊桓荣以师礼。桓荣以少傅调任太常,明帝常常亲临太常府中,听桓荣讲课。桓荣的学生们请明帝讲解,明帝谦虚地笑着说:老师在座,不必问我。桓荣这时年已逾80,常常生病不起,明帝亲自派太医去为其治病。桓荣寿终,明帝亲执弟子礼,作孝服为其举哀。明帝这样做当然是出于师生之谊,然而更重要的是为天下树立表率,向社会倡导一种尊师重道的风气,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伦理道德及政治统治

在汉明帝时期,佛教渐渐传入中土。明帝虽然因佞佛而镇压了刘英等人,但这不过是相机行事,实质上并不一意反对,而是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传说明帝有一次睡觉,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白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明帝正要开口诘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详述梦中所见,大多数人都不知其由。博士傅毅进言:臣闻西方有神,传名为佛,佛有佛经,即有佛都。从前武帝元狩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曾缴获休屠王供奉的金人12座,安置在甘泉宫中,焚香致礼。久经战乱,那12座金人早己不知去向。今天陛下所梦见的,也许就是佛的幻影呢!一席话引起了明帝的猎奇思想,于是派郎中蔡愔西往天竺,求取佛经。蔡愔一路风尘,尝尽千辛万苦,到了大月氏,与大月氏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一起,用白马驮着佛教经典回到了洛阳。明帝就命令在洛阳城中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用以储藏佛经,讲授佛教

后汉书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 第二



 
                 肃宗孝章帝             





中文名: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58
逝世日期:公元88
庙号:肃宗
谥号孝章
年号:建初 (公元76年 公元84年)、元和(公元84年 公元87年)、章和(公元87 - 公元88年)
在位:公元75 公元88年,共14
性格:性格宽容
身世背景:章帝刘妲是明帝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是贾贵人。妲在明帝永平三年的时候被立为皇太子。丞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继承皇帝位,当时妲只有十九岁

                 主要成就                     

放纵外戚

汉章帝在位期问,外戚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朝政大事。对于外戚的地位以及其间的争斗,章帝时严时宽,时松时紧,游移不定。与此相应,外戚的地位也就时起时落,载沉载浮。在章帝的游移之隙,外戚们乘机发展,最终成了气候,为东汉中期的外戚专政埋下了祸根东汉光武、明帝两朝,鉴于西汉王莽篡位的教训,不允许外戚封侯干政。然而章帝刚一即位,就越级封外戚为侯。外戚们在宫中有了更高的地位,得意忘形,趾高气扬。而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官僚和清客也争相趋附,一时朝内乌烟瘴气。尽管司空第五伦等人极力劝谏,章帝也只把他们的话当做耳边风。


行宽厚之政

章帝的政令刑罚的确是比较宽例如依东汉制度,官员贪污要禁锢三世,即三代人都不准为官。然而,章帝废除了这项制度同时,他也去除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残酷的条文50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章帝也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
 


后汉书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 第三




                  孝和帝                

 

中文名: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79
逝世日期:公元105
庙号:穆宗 (后除庙号)
谥号孝和皇帝
年号:永元(公元89公元105年),元兴(公元1054- 12月)
在位:公元88 - 公元105
身世背景:建初四年(公元79年),梁贵人生刘肇。皇后窦氏将刘肇养为己子。建初七年(公元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章和二年(公元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时,是为汉和帝。当时他只有十岁,由养母窦太后执政,从此汉朝由稳转乱,进入外戚、宦官相继掌权的时期,和帝在位时期东汉日益衰败,窦太后排斥异己,让哥哥窦宪掌权,窦家人一犯法,窦太后就再三庇护,窦氏的专横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永元四年壬辰年六月二十三日(公元92814日),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将窦氏一网打尽,但是也由此进入宦官专权时期。
                     重要事件                        
夺回政权
和帝刘肇逐渐长大,也越来越懂事。这对日益膨胀的窦家权势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于是窦宪便与女婿郭举以及他的父郭璜、部下邓叠及他的弟弟邓磊等,共同谋划企图杀害刘肇,篡夺皇位。

这时14岁的和帝暗中得到消息,知道了窦宪的阴谋。他意识到必须尽快制定对策,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满朝廷都是窦家的人。虽然和帝身边也有些忠臣如司徒丁鸿、司空任隗、尚书韩棱等可以信赖,但窦氏兄弟已经限制了皇帝不能与内外大臣直接单独接触,只有宦官在身边伺候并内外传递信息。和帝经过观察,觉得只有中常侍钩盾令(负责宫内河池苑囿的宦官)郑众可与商量。其中的原因是:郑众服侍多年,对皇室一直忠心耿耿,比较可靠;而且他谨慎机敏,很有心计,可以出谋划策。于是,和帝趁别人不在,便与郑众说了自己的想法。郑众早已看不惯外戚势力的横行霸道,也劝和帝早下手为强。
时,窦宪正镇守凉州,如果京城有变,他必然领兵叛乱。为减少损失,保证成功,和帝下诏令窦宪来京辅政,先行调回窦宪。同时,要参照前朝《外戚传》,试图从文帝、武帝经验中学习。于是密令清河王刘庆从千乘王刘伉处借取《外戚传》,令郑众从中整理勾稽。一切准备妥当后,窦宪、邓叠等也回到京师。

抓捕窦宪的前一天晚上,和帝亲自御临北宫,命令司徒兼卫尉官丁鸿,严兵守卫,紧闭城门;命令执金吾、五校尉等,分头捉拿郭璜、郭举父子和邓叠、邓磊兄弟,清除了外围。第二天,派谒者仆射直入窦家,宣读诏书,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并限令与其弟窦固、窦景等各回封地。郭璜等人下狱处死,和帝感念窦太后的养育之恩,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回到封地后皆迫令自杀。四兄弟中只有窦环没有参与策划谋反,被免了死罪。

重信宦官

东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宫廷内设置了中常侍、黄门侍郎、大黄门、小黄门等宦官职务。他们负责掌管传达皇帝的号令和诏书,阅览尚书进呈的文书。

在和帝夺回政权的过程中,中常侍钩盾令郑众直接参与了策划和实施,在论功行赏时,郑众自然是首功。于是,郑众被升迁为大长秋。长秋汉代皇后的宫名,用以名官,称其官署为长秋寺这是皇后近侍官首领,一般由皇帝亲信充任,负责宣达旨意,管理宫中事务。而在进行策勋班赏的过程中,和帝注意到,郑众总是推辞的多,接受的少,这种谦逊仁爱之心,很得和帝的赞赏。因此,和帝以后便经常同他讨论国家大事,国家一些大政方针的决策便较多地掺杂着宦官的力量。所以史书上说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当然,和帝重用宦官,还有一些客观因素。这就是,这时期他所信任、倚重的一些朝臣和宗王或年老体弱,或寿短命微,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永元四年(92年)到永元八年(96年),相继故去的就有10位。






                                

中文名:刘志
民族:汉族
出生地:蠡吾(今河北博野西南)
出生日期:公元132
逝世日期:公元167
庙号:威宗
谥号孝楦皇帝
年号:建和(公元147 - 公元149年),和平(公元150年),元嘉(公元151 - 公元1535月),永兴(公元1535 - 公元154年),永寿(公元155 - 公元1586月),延熹(公元1586 - 公元1676月),永康( 公元1676 - 12月)
在位:公元146 - 公元167年,共21
身世背景:刘志是东汉的第十位皇汉章帝的曾质帝本初元年(146年),顺烈皇后梁纳以皇太后身份征刘志到洛阳城北,准备把她的妹妹嫁给桓帝。但婚礼尚未举行,太后的哥哥,身为大将军的梁冀,因新立才8岁的质帝指责他,竟将质帝毒死了。因此,朝中又要议立新帝。当时梁冀考虑到刘志年方15,容易操纵,提出要封桓帝为皇帝。于是,梁冀便严厉逼迫群臣策立刘志。那些公卿在梁冀的淫威下只好屈从,只有李固坚持己见。为了消除阻力,梁冀就让梁太后下诏罢免了李固。这样,在闰月庚寅(146年),梁冀终于持节,以诸侯王青盖车,迎刘志入南宫即皇帝位。刘志就这样在外戚梁氏的一手操纵下做了皇帝,梁太后临朝听制,梁冀把持朝政
                  
                     重要事件                      

 

抑制宦官 击外


桓帝在位21年,前13年基本是一个傀儡皇帝当时,梁太后临朝听制,梁冀把持朝政,桓帝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权利桓帝真正亲政,是他在位的后8
梁冀在策立桓帝后,权力达到顶点他利用了梁太后的权利去除与自己作对的官员。再来,由于楦帝当时还小,因此梁冀也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后来,梁冀也将梁氏子弟封为侯。这样一来,梁冀更加专横暴虐。朝中大小政事,无不由他决定。百官的升迁任免,都要先到他家里谢恩,才能到尚书台办理手续;地方郡县每年进献的贡品,要先把上等的送给粱冀,然后才把次等的献给桓帝此外,梁冀和妻子孙寿都穷奢极欲,搜刮财富,修建豪宅,残忍贪暴,激起的民愤极大
其实,桓帝对于梁冀的横暴也早有怨恨,只是由于梁冀的两个妹妹都在自己身边,不敢发作。延熹二年,粱冀二妹梁皇后去世,桓帝开始进行消灭梁氏的计划。桓帝上厕所时,单独叫宦官唐衡,问他宦官中有谁和梁冀不和。唐衡回答有单超、左倌、徐璜和具瑗。桓帝于是与他们五人密谋,决定诛除梁冀,并用牙齿咬单超手臂出血为盟。八月丁丑,桓帝来到前殿,即召尚书入殿,宣告要惩罚粱冀。他命尚书令下守宫廷,收符节送省中;命具瑗将士兵1000余人和张彪共同包围梁冀住宅;命袁盱持节收梁冀大将军印章,把他降为比景都乡侯。梁冀当日自杀,而他的家族也全部弃市。其他官员因牵连而死的数十人,故吏宾客被罢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几乎一空,百姓也都非常开心

桓帝去除梁冀以后,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人因谋诛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称五侯。单超任车骑将军,位同三公。大权从此又落入宦官手中。他们挟持桓帝,滥行淫威。后来,人们甚至都不敢不顺从宦官们的意思做事。

宦官五侯及其亲属的专横,不仅朝中正直官员反对,就连桓帝也开始担忧,所以对五侯又慢慢开始限制。桓帝先是分夺他们的权力,继而借他们残害人民的暴行,对他们进行打击。延熹八年(165年),司隶校尉韩演向桓帝报告左倌的罪恶,说其兄太仆南乡侯左称请托州郡,聚敛为奸,宾客放纵,侵犯吏民。桓帝立刻准奏,结果左氏兄弟都被迫自杀。韩演又说具瑗兄具恭贪污罪,楦帝也下令征诣廷尉。具瑷只好上还东武侯印绶,自己向桓帝谢罪。桓帝下诏贬他为都乡侯,后来死在家中。接着,桓帝又下诏单超、徐璜和唐衡的袭封者,都降为乡侯;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

诛灭外
桓帝时还有一项出卖官职的弊政。当时由于统治阶级的奢侈腐朽,国家财政基本枯竭在这种情况下,桓帝一方面采取对农民加重赋税的办法来解决财政困难另一方面也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主要就是减借百官的俸禄,借王、出卖官职桓帝的买卖官职的弊政是从延熹四年(161年)开始实行的。这对当时影响极坏,不仅贪污成了合法行为,直接破坏了吏治,而且由于贪官污吏的搜刮,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为灵帝时更大规模的官职的买卖现象开了先河。


延熹九年,成晋在南阳逮捕了富商张汜——张汜仗着宦官权势横行乡里,正遇上桓帝宣布大赦,而成晋为打击宦官,竟置大赦不顾,杀了张汜,并将其宗族宾客200多人也都杀了,然后才向桓帝上奏。同样,刘质在汝南逮捕了与宦官相勾结的小黄门赵津,也不顾赦令,将赵津拷杀。这两件案子,引起了宦官集团的强烈愤怒。侯览指使张汜之妻上书讼冤,其他宦官也接着纷纷谮告,于是,为了保障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也是给家奴出气,桓帝就将成晋、刘质一齐逮捕,命有关部门审理。最后两人都被弃市。
由于宦官当政、卖官官职等种种弊政,桓帝朝政糟糕至极。为了维护东汉王朝,也为了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和一些太学生及郡国士人,就联合起来发起清议。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在舆论上对宦官集团进行猛烈抨击。同时,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也极力打击宦官势力。

禁铟党
桓帝发动党锢事件,镇压打击宦官的直臣。当时,李膺是反对宦官集团斗争的领袖。他任河南尹时,因打击阉党而被关进牢里,司隶校尉应奉上书为他求情,又被赦免,后来便当上了司隶校尉。
宦官张让的弟弟任野王令,贪残无道,杀死一位孕妇,畏罪躲在张让家中。李膺知道后,即率士兵到张让家把他的弟弟搜出处死。因此,很多宦官都害怕李膺,休假时不敢走出宫门。李膺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名声越来越高,士大夫能得到他的接待,被认为是极大的荣誉,称之为登龙门,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敬重。

以李膺为首的反宦官斗争激怒了当权的宦官集团。延熹九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等交给太学生、都国生徒私自结成党派,诽谤朝廷。桓帝听了大怒,于是诏令全国,逮捕党人,收执李膺、陈实等200多人。有的党人逃走,桓帝就以高额的赏金鼓励人们捕捉他们。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争遭到严重挫折。第二年,在窦武等的表请下,桓帝对党人略为宽恕,下诏将其赦归田里,但规定他们都终身禁锢,不得做官。这就是桓帝时著名的党锢


后汉书卷七 孝桓帝纪 第七


                 孝灵帝                 

中文名:刘宏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156
逝世日期:公元189
谥号孝灵皇
年号:建宁(公元168公元1725月),熹平(公元1725公元1783月),光和(公元1783公元184年),中平(公元18412公元1893月)
在位:公元168公元189
身世背景:刘宏是汉章帝的玄孙。永康元年(公元167),桓帝驾崩后,窦太后便与她的父亲窦武立刘宏为帝。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窦武辅政。 汉灵帝与其前任汉桓帝的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
性格:荒淫无耻
裸游

中平三年(186年),汉灵帝在西园修建了千间裸游馆。灵帝与众多的姬妾在这里裸体游玩,他让人采来绿色的苔藓将它覆盖在台阶上面,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环流过整个裸游馆。他选择玉色肌肤、身体轻盈的宫女执篙划船,摇漾在渠水中。在盛夏酷暑,他命人将船沉没在水中,观看落在水中的裸体宫娥们玉一般华艳的肌肤,然后再演奏《招商七言》的歌曲用以招来凉气。宫女年纪都在14岁以上18岁以下,有时灵帝也同她们一同裸游
流香
灵帝与宫女在裸游馆的凉殿里饮酒作乐,经常通宵达旦。西域进献了茵犀香,灵帝命人煮成汤让宫女沐浴,把沐浴完的漂着脂粉的水倒在河渠里,人称流香渠。他感叹说:假如一万年都这样的话,那真就是天上的神仙了。灵帝整夜饮酒直到醉得不省人事,天亮了还不知道。宫廷的内侍把一个大蜡烛扔在殿下,才把灵帝从梦中惊醒。灵帝又让宫内的内监学鸡叫,在裸游馆北侧修建了一座鸡鸣堂,里面放养许多只鸡。每当灵帝在醉梦中醒不过来时,内监们便争相学鸡叫,以假乱真来唤醒灵帝

                     重要事件                     
制造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从灵帝做上皇帝的那天起,他的深层心理就被一个可怕的阴影笼罩着。随着灵帝在阴谋和险恶四伏的宫廷中不断长大,这个阴影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越来越厚重。渐渐地,他对皇位与皇权形成了一种异常敏感以至于脆弱的心理,总是恐惧有人图谋社稷,觊觎王位,侵夺皇权,就像他突然得到皇位那样,又在突然间丧失。
宦官们非常了解汉灵帝的这块心病,也总想利用他的这种心理,因而不断地营造谋反叛逆的气氛来吓唬灵帝。永康二年(164年),曹节指使人奏请诸勾党者故司空虞放及李膺杜密朱宇荀翌翟超刘儒范滂等,请下州郡考治。灵帝问道:什么是勾党曹节等答道:勾党就是党人。灵帝又问:党人做了什么恶而要杀他们?答道:他们相互勾结,图谋不轨。灵帝问:他们想做什么不轨的事呢?答道:想要夺权窃国。灵帝这才奏准。宦官这样做的结果,一是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二是使灵帝更依赖于自己,三是消灭了敌对政治力量
第二次党锢之祸就是这样发生的至此,贤能忠义进步势力遭到彻底打击。宦官们通过镇压,消除了与自己直接抗衡的力量,宦官专权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导致了社会的极端黑暗。


引起了黄巾农民大起

黄巾起义
中常侍是宦官中权势最大的职位,负责管理皇帝文件和代表皇帝发表诏书,是皇帝最为亲近的人

汉初,中常侍没有固定的编制,但惯例是设4人。但是灵帝却增加至12人,他们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当时人们称之为十常侍。他们不仅封侯受赏,连他们的父兄子弟也被派往各州郡做官。他们把持朝政,贵盛无比,昏庸的汉灵帝甚至对人说:张常侍(张让)是我父,赵常侍(赵忠)是我母。

由于宦官当权,朝政腐朽黑暗,各地遍布贪官污吏,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百姓再也忍受不了剥削与压榨,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各地起义连年不断,从建宁元年(公元168)到中平元年(公元184)的十多年时间内,见于史籍记载的农民起义不下十几起。最后终于在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

后汉书卷八 孝灵帝纪 第八














 

以李膺为首的反宦官斗争激怒了当权的宦官集团。延熹九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等交给太学生、都国生徒私自结成党派,诽谤朝廷。桓帝听了大怒,于是诏令全国,逮捕党人,收执李膺、陈实等200多人。有的党人逃走,桓帝就以高额的赏金鼓励人们捕捉他们。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争遭到严重挫折。第二年,在窦武等的表请下,桓帝对党人略为宽恕,下诏将其赦归田里,但规定他们都终身禁锢,不得做官。这就是桓帝时著名的党锢